成都风湿医院

“互联网+医疗”能否破解看病难题

A-A+

  打开手机,医院实景就呈现在眼前,根据卫星定位,走到哪里就导到哪里。不仅如此,患者还可以边走边通过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和缴费。近日,长江商报记者在湖北省口腔医院体验到这一新奇的服务。

  就在本月初,《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互联网+医疗”作为其中一个领域,有了顶层设计的思考图景。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患者已经通过各种探索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未来,“互联网+医疗”是否能破解看病难问题呢?近日,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探索不仅已经开始实践,还将推动医疗经济的发展。

  湖北208家医院将开辟“掌上医院”

  “以往可能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医疗’只是一个概念。”7月7日,爱尔眼科集团副总裁韩忠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指导意见一出台,就赋予了这个概念具体的内涵,这让有意进军“互联网+医疗”的爱尔眼科看到了更为具体的蓝图。

  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实现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具体来说,将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比如在线医疗服务、在线预约、缴费、取结果,发展第三方在线健康市场调查、咨询评价、预防管理等应用服务等。

  作为医疗资源在全国排在前列的湖北省,实际上这几年已经开始了“互联网+医疗”的探索。截至去年,湖北70多家医院提供了“微导诊”服务,只要患者持智能手机,扫描医院的二维码,就诊指南、科室分部、出诊医生信息、预约挂号等服务就可以在指尖上完成。

  如果在医院找不到科室,可以想象打开手机就能卫星导航吗?长江商报记者7月6日在湖北省口腔医院就试用了这一服务,打开手机,医院的实景就呈现眼前,根据卫星定位,走到哪里就导到哪里,还可以边走边通过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和缴费,连排队缴费环节都可省略。

  不想辗转到其他城市做手术,问题也能得到解决。今年75岁的张先生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半年前,他的双眼视力突然下降,由于当地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做出较终诊断并治疗,而且老人因中风半身不遂,到武汉看病也不便,于是宜昌爱尔眼科医院将所有检查结果通过电子病历传到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武汉的医生通过远程系统指导当地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如今,行动不便的病人不用出门了,因为今年同济医院也开设了渐冻症微门诊,各科医生一起通过网络视频为患者指导康复和护理,即便想学习国外的手术,也可通过互联网完成。

  长江商报记者还从湖北省卫计委了解到,湖北参与了“健康中国”计划,今年将有首批208家医院加入互联网服务模式,开辟“掌上医院”,整个投入达1.2亿元。

  对于“互联网+医疗”,不少医院的负责人表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认为,医院虽然以技术为根基,但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患者选择医院除了看重技术,对服务要求也很高,因此,医院必须面临这种转变。

  住院难,一床难求是不少患者头疼的问题。医院的楼虽然越盖越高,床位却也越紧张,长江商报记者从湖北省人民医院得知,有部分患者因为重症或急症需要留院观察,但这也确实带来了问题。

  “如果一个心脏病患者在家中可以自测心电图,一旦发现异常,医生在医院就能随时动态监控患者情况并作出科学判断,恐怕很多患者更能接受,因为监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电信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元秀认为,这并不是一个遥远的梦。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为2.9亿人,其中房颤患者的数量就有1000万人左右。对于这些心血管病患者而言,心电监测是他们维护日常健康所必须的一种服务。但是,因为心血管疾病特有的不规律发作性和医疗检测服务的局限性,随时随地前往医院进行心电检查对这些患者而言,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需求。由此导致了很多重要的疾病信息被忽视或掩盖,导致了大量的漏诊和误诊。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移动心电监测成为可能。陈元秀表示,被确诊为心律失常的患者,未来可使用便携式的心电监测仪,记录下自己实时的心律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生成心电图,通过网络就可得到简单的心电监测诊断,还可以实时传送给自己的主诊医生“读图”,得到来自医生的专业诊断与建议。

  爱尔眼科集团副总裁韩忠也对“互联网+医疗”的实践充满信心,他介绍,除了远程医疗和挂号预约等常规服务外,还计划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青少年的近视动态防控工作,及时进行提醒,延缓近视程度加深。此外,将紧密关注并利用国内外可靠的眼科可穿戴设备,提高诊疗和筛查的效率,降低医疗设备和传统筛查模式的成本。

  “互联网+医疗”将带来巨大便利

  信息孤岛亟待打破

  如一个患者手持多张就诊卡一样,医院提供的“电子服务”也是分散的,患者张先生有些担忧,每个医院一个微信号,或者里面分支为更多的号码,那么如果要去不同的医院就诊,或者更多的后期服务,患者操作的负担也不轻。实际上,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一个平台来整合所有的医院资源,因此,互认结果、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体系依然只是一个摸不着的蓝图。

  “这是一个老问题,一直很难推进。”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表示,每个医院其实都是一个“信息孤岛”,每个医院的软件都不同,服务后台也不同,多年来医院之间无法打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医院的一些机密,所以医院不可能主动去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医药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也忽略了医疗机构的合作。虽然医疗机构开放互联网平台有一定的风险,但推动互通共享应该由政府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并对患者的隐私制定法律层面上的保护。

  据悉,新政出台前,湖北仅有2009年颁布实施的《湖北省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前置审核管理办法》,主要审核湖北省境内开办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网站的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随着新政的推进实施,业内人士认为,更多的法律法规应跟上,才能保障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

阅读全文
上一篇:移动健康将成下一步发展重点 下一篇:大数据分析将成医疗发展趋势

相关阅读 MORE+

推荐医生 MORE+

来院路线

图文问诊

预约挂号

在线咨询